带头增强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
在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
华阳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 翟红
(2022年6月15日)
4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,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担当作为,求真务实,防止各类“黑天鹅”“灰犀牛”事件发生。5月31日,《山西日报》头版刊登林书记署名文章《要“时时放心不下”》,文章深刻指出了当前我省存在的“三忧”,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范、能源保供、民生保障等八个重点方面增强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知责于心、担责于身、履责于行。
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短短几个字,含义深邃,发人深省,启人思考。“时时”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,更是一种能力要求。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讲的是一种敬畏感,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,唯有谨慎;讲的是一种责任感,夙兴夜寐、宵衣旰食,唯有奉献;讲的是一种紧迫感,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,唯有奋斗。在省委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部署要求下,在华阳高质量转型处于攻坚阶段,慢进则退、不进则亡的关键时期,这种态度更加迫切需要,更加难能可贵。国企党员领导干部,必须时刻把“六字”重大要求铭记在心、见诸于行,弘扬“敬终如始”的精神,鼓足“只争朝夕”的劲头,锤炼“愚公移山”的能力,时刻保持“满格”状态,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善作善成的作为,统筹抓好企业安全稳定、生产经营、改革转型各项工作,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。
要在风险防范上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坚持底线思维,增强忧患意识,保障企业发展稳定大局。林书记指出,要对安全稳定工作放心不下,时时检点住各个风险点,任何情况下都不言好、不言过、不言满,下好先手棋、打好主动仗。要深刻认识到,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,安全发展重要性更加凸显,必须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见叶知秋的敏锐,坚持未雨绸缪、抓早抓小,在管理上“小题大做”,于细微处“扼杀苗头”,有效管控重点领域风险。要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,时刻将安全责任铭记于心,扣紧压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,持续创新提升“166”安全管理体系,深入实施瓦斯治理“32221”工程,推动“8+3”瓦斯治理模式在基层落实落地,实现“抽掘采”平衡,打造华阳瓦斯治理“2.0版”,坚决实现安全生产。要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,紧紧抓住当前信贷市场相对宽松机遇期,严把投资方向,提升经营业绩,保持合理现金流,优化负债结构,推动企业资产负债率回归合理水平。要着力防范化解法律风险,加强对各级“一把手”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层财务“三张表”审计,强化规章制度、经济合同、重要决策“三个”法律审核,打造“合规、风控、法务、内审”有效贯通的风控管理体系。要着力防范化解信访维稳风险,坚持做好“零上访”单位创建、基础业务创新、敏感期信访保障、化解信访积案“四项”重点工作,法理情并用推动“事心双解”,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。
要在疫情防控上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坚决守好“自家门”,守住“生命线”,确保职工群众生活生产平稳正常。林书记指出,要对防范疫情隐匿传播放心不下,时时瞪大眼睛、看紧卡口,常态化抓好社会面管控,决不能有麻痹思想、厌战情绪、侥幸心理、松劲心态。要深刻认识到,只有保持疫情形势平稳向好,才能集中精力抓经营、强改革、促发展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总策略和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,按照省委“早、快、准”要求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政治责任感,坚决筑牢疫情防控“华阳屏障”。要坚持人、物、环境同防,做到思想认识到位、精神传达到位、科学指挥到位、物资储备到位、医疗保障到位、督导检查到位、重点单位和重点人员管控到位,始终将“八个”到位作为硬杠子、硬要求,不打任何折扣,确保责任落实到位。要积极助力“步行15分钟采样圈”建设,在成功研制“气凝胶安全舒适核酸采样工作站”的基础上,完善产品设计、细抠产品细节、丰富产品种类,为社会奉献更多“低碳、安全、便捷、舒适”的黑科技产品,为疫情防控贡献更多“华阳智慧”。
要在能源保供上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站在践行“两个维护”的高度,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。林书记指出,要对煤炭、电力等能源保供任务放心不下,时时掌握产能、装机和外送、外输等情况,确保做到“三稳三不准”。要深刻认识到,能源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“企之要者”,能源保供是“军令状、硬任务”,是必须坚决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。要综合统筹现有煤矿资源、产能、产量等因素,在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基础上,优化生产组织,深挖增产潜力,依法合规释放先进产能,实现稳定保供。要坚持“长协为主、铁路为主、直供用户为主”的销售格局,积极优化市场、价格、运输结构,深挖内部装车站点发运潜力,稳定运力,及时发运。要推动新建、技改矿井产能释放,做好新增产能核增,推进榆树坡、景福、新景三座已形成生产能力矿井提能手续办理,加快七元、泊里两座500万吨新建煤矿建设,尽快进入联合试运转,早日投产达效,夯实持续保供的坚实根基。
要在深化改革上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敢于啃“硬骨头”、勇于“涉险滩”,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。林书记指出,我省国资国企领域的不少体制性、结构性、素质性矛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,“赶考”“补考”任务依然很重。要深刻认识到,尽管企业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董事会改革、契约化管理等各项改革成效显著,七大事业部管控体系日臻完善,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僵化、效率低下、人浮于事等弊病尚未根本改变,必须突出问题导向,把准方向、对标补缺,彻底打破旧我,重塑新我。要强化“分灶吃饭”思维,严格按照事业部及产业划分界限,开展独立核算,“自己的日子自己过,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”,确保亏损企业三年减亏目标两年完成。要严格贯彻“业绩考核、奖罚分明”要求,强化“以结果论英雄的价值导向”,构建“经营业绩+系统专项+契约化”协调配套、互为补充的一体化考核体系,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激励担当作为。要强化“管控流程、数智支撑”,严格落实“五个建在”要求,深化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,推进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,实现企业价值链、组织链、管理链等的全面革新。要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,固化“模拟合伙、项目为王、契约出资、超利分红”这一独具华阳特色的契约化改革模式,全面完成“W型”薪酬改革,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最深层、最广泛的内生动力。
要在提质增效上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落实“32”字要求,苦练“五大”内功,全面提升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率。企业是经济组织,效益和利润始终是首要任务,面对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价格的市场环境,活下去的唯一途径是降成本、强管理、增效益。要深刻认识到,迈过“生存线”,达到“发展线”,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法则,要全面对标一流,推进提质增效,提升管理水平,塑造竞争能力。要苦练“降本增效”内功,坚决贯彻落实“对标挖潜、突破‘两线’”要求,集团层面全面对标陕煤化,基层单位全面找差、系统提升,止住“出血点”,扩大“增效点”。要苦练“严控投资”内功,坚持追求效益和利润是办企业、上项目的第一要求和唯一标准,坚持审慎投资、科学投资、有效投资,建立投资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退出机制,集中精力把主业做好,培育壮大优势辅业,打造“主强辅优”的产业格局。要苦练“节能降耗”内功,全面摸排现有生产装置能耗、碳排放情况,扎实开展20余项能耗“双控”技改工程,力争“十四五”期间集团能耗总量下降20%以上,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。要苦练“减员增效”内功,坚持“薪酬总量与劳动定员、效率效益挂钩”,持续开展“赛马”考评和职工2%末位淘汰机制,全面深化“六定”改革,确保人员劳动效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。要苦练“清廉国企”内功,坚决贯彻“九个严禁”,扎实构建“3455”监督机制,深入推进“清廉企业”20条措施落地见效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。
要在转型发展上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牢记“两个倍加珍惜”,锚定产业转型两个方面,坚定不移将高质量转型进行到底。林书记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指出,“我省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是几代人奋斗积累的家底,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,必须倍加珍惜;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多年培育,具备了一定规模,犹如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势,必须倍加珍惜”。要深刻认识到,“两个倍加珍惜”是省委在把握全国能源发展战略,立足省情实际和全省产业体系的基础上,审时度势、超前谋划而做出的重大判断,深刻阐释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,既符合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,也抓住了资源型地区转型能源转型发展的实质,成为推动山西落实能源革命战略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和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现实路径。作为省属大型骨干企业,要树牢“与巨人同行”、“与能人携手”理念,以“合作、合资、合伙”为体制革命,坚持“风投在先、战投跟进”,推进“产业基金+产业协同”,借力、借资、借技、借智,推动终端延链、高端补链、科技强链,实现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互生互成、协调发展。传统优势产业要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,深入实施“煤炭+”战略,以太忻经济一体化为契机,按照“1+N”运营模式和“两条线”产业布局的思路,发挥链主效应,构架各方取长补短、互融互促的捆绑式经营管理构架,打造以煤铝材、煤化材为主线的千亿级产业园;依托山西唯一同时具备“煤-电-铝”和“铝土矿-氧化铝-电解铝-铝深加工”两条完整产业链优势,谋划携手中铝集团,在吕梁兴县布局建设省属百万吨、千亿级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园,重构全省铝产业链。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加快集群化、规模化为方向,打造市场细分领域行业巨头,以“光伏+储能”为载体,加快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、电芯、隔膜、电解液、pack电池、储能电站全产业链和高效光伏组件建设,打造建设国内产品技术最先进、产品质量最优、产线效率最高的千亿级钠离子储能产业链;以气凝胶粉体为基础,高举环保节能大旗,建设太原零碳机场、太忻零碳展厅等示范工程,引领绿色低碳建材发展新方向;以大同优质石墨矿为依托,积极布局高纯石墨、天然石墨负极材料、延伸发展石墨烯导热膜、T1000碳纤维,抢占未来新兴产业制高点。
要在惠及民生上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坚持发展为了职工、发展依靠职工、发展成果职工共享,全力提升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。林书记指出,要对民生保障放心不下,时时想着老百姓生活物资是否供应充足,就医就学是否便捷有序,就业门路是否畅通稳定。要深刻认识到,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,要锚定民生第一目标不放松,真诚对待职工群众,尊重职工合理诉求,全力为职工解难纾困。要在抓好“基本民生”上多些放心不下的“惦记”,坚持把保工资放到第一位,千方百计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,确保不欠薪、不欠保,并在创收增效的前提下实现稳定增长。要在保障“底线民生”上多些放心不下的“惦记”,用心用力用情,持续关注职工教育、就业、医疗和养老等重点领域保障情况,精准解决好职工群众的揪心事、烦心事和闹心事。要紧扣产业工人渴望成长成才、渴望人生出彩这一核心需求,切实解决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单一、空间受限问题,让产业工人“今天有干头,明天有盼头”。
“时时放心不下”,重在时时、难在时时、贵在时时。任何时候,只有做到无事如有事,才能有事如无事。“时时”,体现着一种战略定力,在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,有了这种定力,慎终如始,真抓实干,久久为功,则无败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