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华晋焦煤沙曲一矿400米深的井下,一场运输变革正在悄然上演……
曾经缓慢老旧的绞车、纵横交错的铁轨正在逐渐退场,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穿梭的无轨胶轮车和一张无形的智能管控网络。
这场以“无绳化、去轨化、一站式”为目标的辅助运输系统升级改造,不仅让设备搬运跑出了“加速度”,更为井下运输织密了“安全网”。
告别“绳轨时代” 驶入“高速通道”
以往,矿井辅助运输依赖各类型小绞车、无极绳绞车,不仅环节多、效率低,“生拉硬拽”的作业方式也暗藏着诸多风险隐患,长期制约着矿井的安全高效发展。
今年以来,沙曲一矿着力对井下关键运输环节动起了“大手术”。通过轨道大巷拉底硬化,路面承载力和平整度大幅提升,为重型无轨胶轮车运行铺就了“高速路”;顺槽巷道经过精心掘进开拓,转弯半径、坡度等关键参数优化,确保车辆能安全、顺畅抵达工作面最前沿;功能性硐室如期改造完成,成为新型搬运车辆的专属“服务区”和高效“换装点”,致力达到“路”更宽更平,“道”更顺更畅,“站”更专更强目标。截至目前,井下34部小绞车、3部无极绳绞车被永久拆除,矿井正大步迈向“无绳化、去轨化、一站式”目标。
“钢铁巨兽”显身手 23天搬走“钢铁森林”
今年5月,一场跨越5000米的综采设备“大迁徙”行动拉开序幕。
此次任务是将4503工作面的全套综采设备搬迁至4402综采工作面。肩负重任的WCB-30铲板式搬运车和WC50Y(Z)框架式支架搬运车,凭借强大的动力与出色通过性,在优化后的巷道内驰骋自如,往返全程仅耗时1.5小时,效率跃升肉眼可见。
矿井一体推进装卸环节的改革,利用车辆自带的液压绞盘、升降挂钩,结合风动起吊装置,实现了重型设备的全机械化“无缝转场”,彻底告别“人海战术”。147架液压支架,总重近4800吨,仅用时23天便高效完成其拆除、运输与精准安装的全过程,相较以往模式,总工期缩短20天,减少时间33%,作业人员从70人精简至45人,劳动强度显著下降,安全屏障显著加固。
安上“智慧脑” 全程“透明化”
硬件升级只是起点,“智”造步伐持续迈进。目前,所有无轨胶轮车均配备了360度全景环视“天眼”、高清倒车影像和行车记录仪。特别是先进的智能防闯入预警系统,能敏锐感知周边异常接近的人与车,并与电子围栏联动实现危险区域自动闭锁,将主动安全防护提升至全新维度。
同时,沙曲一矿也在积极探索构建一套基于矿井4G信号传输的无轨胶轮车智能化运输管理系统,为井下运输装上“最强大脑”。这套系统让沟通无处不在,车与车、车与调度、车与手机均可实时语音通话,调度指令一键直达,确保井下交通全局尽在掌握。
升级“路网”、引入先进“座驾”、革新“装卸术”、构建智能“交通大脑”,成功实现了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的“换挡提速”,突破了传统“绳轨”模式的桎梏。这条科技赋能的全新运输体系,正助力矿井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全速前进。